极致有大美
传统行业的产品创新总要留有余地,其一为着领先过多必死的无形法则,其二,“大众”有时候几乎可以称之为中庸的同义词,想要取悦大众的产品多要抛弃棱角。互联网思维则在不断强化极致,推崇把产品、服务和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超越用户预期,用极限思维打造极致的产品。
极致主义的方法论有三:第一,“需求要抓得准”(痛点、痒点或兴奋点);第二,“自己要逼得狠”(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第三,“管理要盯得紧”(得产品经理得天下)。
极致在这个时代拥有的最大馈赠,首先是粉丝群体,有粉丝就有大市场;其次,在这个社会化媒体时代,好产品自然会形成口碑传播,一块打上极致的金字招牌比什么都珍贵。
公司即媒体,内容驱动产品
互联网时代,罗振宇一句“一切产业皆是媒体”的论断使许多品牌文化工作者有了醍醐灌顶的感觉。“中国微博营销教父”杜子建则直截了当地放出猛话:建议每一个大公司都去挖一个杂志的总编。年薪100万也在所不惜,因为“内容驱动产品”的时代已经全面到来,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领域,一个优秀的总编足抵100个优秀的销售代表。
“一切产业皆是媒体”前面还有一句话,叫做“一切内容未来皆是广告”。罗振宇认为,这两句背后的逻辑是广告业的破产和传统产业链注意力新获得方式的变迁。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传播正在从硬到软,并径直进入自媒体传播阶段,而没有好的媒体特质的企业,将在新的媒介环境中举步维艰。做企业,不但要卖产品、服务,还要兼卖情感和内容,对于品牌营销是全新的挑战,但也可谓是另一个大时代。
(白许晨/文)
带来一片新鲜
如果你看到一个新词、新概念,百度告诉你定义,淘宝让你实体体验,微信让你跟大家分享新的视角。这就是新鲜,生活方式的新鲜感。当新技术出现时,企业的行为也是如此,从出现到应用时间大幅缩短。而新鲜之下,就出现了很多传统思维的颠覆,企业的宣传从一本正经老实巴交,到大胆突破不拘一格,越是经济发展好的城市客户越是能通过有趣传播方式来接受信息。面对网络,面对解构主义、碎片化、无厘头,一边感受新鲜一边婆娑新世界。
分享,总有你的族群
邮箱、聊天室、BBS、QQ、博客、微博、微信,一路走来,沟通距离变瞬间、沟通半径更精准,与外界的链接越来越深刻,我们总在试图寻找另一个相似人群空间,企业文化、企业品牌也更多具备了人文的属性,用个性来寻找气息更接近人群。小企业的根本是具备了客户希望的属性,诸多众筹跟随经济发展的节奏一起出现在多数领域。这其中,个体不再孤独、渺小,而个体的力量也因此有机会汇聚并成长为有影响力的商业力量或文化力量。个体也因为分享而获得自我的尊重空间。
平等,来自属性尊重
在淘宝,你只是卖家或买家;在微信,你只是别人关系中的一环;在微博,你是发声的言论个体。个体的多元化属性出现在生活方式的辞典里,各取所需各粉所爱,不喜欢就飘过,互联网的精神是自由和民主。当你是个顾客,尊重你的购物权利,也要恪守责任,否则商家也可以拉黑你,互联网的格调是相互的。当你因此购物维权,在客户服务栏里,一来二去地跟店家摆照片传聊天记录来争取权利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原来可以如此平等,商业的透明和纯粹让无赖无处遁形。
(王鑫莹/文)
倒逼行业运作模式改变
微信与支付宝通过打车软件燃起的烧钱血拼,使得拥有稀缺社会资源一头独大的出租车公司,做梦也想不到会被本行业的新游戏晾在一边;在供需矛盾中左右为难的政府监管部门,既愿意从善如流却也碰到了新生事物所带来的障碍。
花大钱搅局的微信和支付宝,不仅在改变客户的支付习惯上大获全胜,而且实实在在地普及了互联网生活方式,并且用较为低廉的成本赢得了巨大的商业机会。在打车软件血拼的背后,互联网思维正倒逼着原有的行业运作模式、消费方式和监管机制改变。
思维方式创新化
进入信息社会,由于网络与生俱来的开放性,为人类提供了多样化选择的机会和能力,以及大量的信息,从而激发了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人类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网络最终使人们超越现实世界的束缚,充分运用人类的智慧,发挥想象力,创造出自然界本不存在的新境界、新天地,也预计可能的后果及影响,增添新的创意。
此外,个性化是创新的温床。在网络时代,信息和信息交换遍及各个地方,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活动和思维更加个性化,从而使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得以更好地发挥。
传统纸质媒体边缘化
2014年1月1日,《新闻晚报》正式停刊,成为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后首张休刊的报纸。在网络媒体异军突起的时代,纸媒已经优势不足,无论是从新闻传播速度还是广度,都不及网络媒体。门户网站便捷、快速、全面的新闻和信息内容,严重冲击了传统纸媒,大量的报纸读者分流到各大门户网站,许多报纸的发行量明显下降,广告收入也呈下滑趋势。
作为一种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媒体,报纸曾笑傲群芳,然而,在新兴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纸媒的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
(王楠/文)
全民拍码时代
发掘更多商机、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是企业和服务商不断追求的共同目标。未来,将拍码和电子凭证紧密融合的二维码主被读相衔接的应用将拥有更大的商机和发展空间。未来有一天,在我们公交栏中、地铁的车厢里,都会有大量产品的信息,包括图片、简介、价格,自然还有不可或缺的二维码,匆忙上班的路上拿出手机随手扫描一个二维码,在你来到办公室后,美味的早餐就已经放在你的桌面上;下班回到家里,扫描时尚杂志上的二维码,便能在家中随意试穿最新上市的时尚服饰;出外旅行,游览观光不再需要带上导游了,扫描一个二维码便能穿越时空,感受动态的现场讲解。
二维码拍码应用正在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全民拍码时代或将来临。
随时随地的营销
营销是通过一种方式渠道来解决“让众多消费者了解并且购买”这个问题。最开始的口头宣传(口碑营销),一个传一个,但是效率有点低,需要时间积累。后来报纸、电视、杂志营销显然比口碑进步。而现在的网络、手机从空间、时间上都比先代更优秀:更接近于随时随地;而且在营销的精度上,能实现更精准的聚焦。这就是营销的变革:采用更好更方便的渠道方式去解决那个不变的问题。
减少消费者了解并购买商品的步骤,这才是商业不变的道理。
颠覆与跨界
这一代拥有比上一代人更为丰富的社群资源,Web2.0的思维更是提供了更低门槛的创作机会,对经典元素的解构、戏仿、拼贴。我们不能忽视这些一开始看上去弱小的产品结构,以及在这些平台上所产生的二次创造,当诺基亚高层嘲讽第一代iphoness根本不经摔时,谁能预见后来智能手机及上面繁花似锦的APP主宰了现在的移动互联网。
传统企业产品上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已有技术的优化,不是来自同重量级产品的竞争,虽然你的公司一直在往上走,但具有破坏力的东西却在另一面悄然盛开,跨界的创新与竞争正在兴起,这里才是革命的发源地。
(田聪儿/文)
更直观 变被动为主动
二维码盛行下带来的这场“革命”,已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变革,更是带来了传统思考和消费方式的颠覆。通过扫描我们所能见到的包装上的二维码这一简单、直接的方式,了解产品信息,更加透明开放。此外,参与二维码扫描,不时会有活动信息,通过互动奖品等形式,增加了用户黏性。
传统营销中一般呈现给我们的是商家会寻找与消费者接触最集中的平台,用标准化的沟通模式,将信息用最高性价比的方式传递给我们;而移动营销的特性恰恰是一对一营销的极致体现,更加强调即时性、互动性以及个性化,让我们不自觉地变被动为主动。
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
在信息碎片化的当下,我们看到,随着二维码技术的普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应用此技术,方便我们随时扫一扫,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使宣传得到最大传播效果的目的。在传统模式下,从广告显示到商店消费需要多次跳转,而二维码技术将用户更多碎片化时间和互动、购买、支付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把用户的购买欲转化成购买力。
这种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的营销传播正是迎合了当下年轻群体的消费心理,与实地消费耗费较多的整块的时间成本相较,利用闲暇时间,通过二维码扫描的方式,正好弥补了传统技术所带来的遗憾。
(张金凤/文)